重磅引爆中国经济的变量

作者:韩洋 关潮  来源:商业见地网  日期:2016年6月27日

尽管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获得"开门红"。但是,漂亮的数据并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完全向好的大门全面打开,甚至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在继续发酵,中国经济或许将随时被重磅的变量所引爆。

通胀现形

据中国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底广义M2增速为13.4%,高于年初设定的增速目标;同期狭义货币M1增速为22.1%,增速创历史新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0%。最近一个奇怪现象,商品期货市场异常火爆,笔者最近经常接到期货交易机构的各种开户及推销电话。很有意思,去年这个时候,股票开户及交易机构的电话也是笔笔皆是。看起来很巧合。
大量资金正在纷纷退出债券和股票市场,并奔跑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商品期货迎来全面暴涨。其中的代表商品螺纹钢。下面的数据很吓人,421日仅螺纹钢主力合约rb1610合约成交量为2236万,以一手10吨计算,上市交易量达2.236亿吨,而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螺纹钢总产量为2.1527亿吨。很难想象,价格膨胀背后何种投资逻辑? 
另外,3PPI比上月上涨0.5%,环比数据走出了自20141月以来的首次上涨同比数据也是连续三个月降幅收窄。部分工业行业价格涨幅扩大。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中国的PPI已经50个月处在负值区间了,故向上的动能也是积蓄已久,而PPICPI的传导也迟早会发生。
大宗商品暴涨意味什么?商业见地网(公众号:bwchinesewx) 410日文章指出现在期货市场上已经出现一种十分危险的声音:商品价格已经见底。见底意味着未来上涨概率加大,而这一点恰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软肋。” 

结合油价以及今年以来一线二线城市的房价暴涨,老百姓菜篮子价格,包括被形容为小飞猪的猪肉价格等综合比对,一系列的通胀都是相互关联的。
通胀如果在第二季度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还没有真正富起来的中国老百姓,可能面临因为生活成本的急剧增高,而掏空腰包,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或许还要早于之前普遍认为的未富先老的情形。通胀现形变量很悲观。

债市风险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债务危机却出超乎寻常的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美国彭博社此前有消息称,中国空前繁荣的3000亿美金企业债卷市场即面临瓦解。
中国央企,地方私营企业在内的诸多企业的债务违约已成了极为普遍的现象,债市摩咒同样威胁到了实体经济。
2016
年第二季度伊始,标准普尔降低了中国企业的信用评级。中国地方债发行者取消了619亿元人民币的债务销售。
债市风暴破坏力度或远大于股灾。商业见地网(公众号:bwchinesewx)关潮认为,如果债市风险的峰值达到新高,金融市场将再次动荡。这对经历了上一年度经历了牛熊转换的中小投资者,不得不说,是一大潜在利空。
另据彭博最新数据,去年底中国企业债总值已达中国GDP总值165%

这已达到债市风险的峰值。比如,中国已经用债务重组的方式使类似的限于僵局的企业改变这一局面。例如,天津市政府对渤海钢铁1920亿元的债务进行的债权人委员会的重组。
标准普尔等看空中国债市,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在历史上,发达经济体也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债务危机。以美国为例,国民大举提前消费习惯所导致的各种危机已在不同时代所暴发并显现。但是,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科技革命,美国总是在危机中得以重生。
而中国,随着人口老年龄化,廉价劳动力的减少,各种山寨泛滥,甚至是网红均缺乏创新动能使经济更糟。当债市信用变量达到风险值时,宏观调控也是冶标不冶本。 

 

人民币贬值与资金出逃
中国央行年内第五次开展MLF操作,尽管这种释放中期流动性的方式被理解为变相降准。但是,人民币贬值的担忧仍然难以消除。
自从2015年年中开始,资本市场出现了大量资金的外流。留不住资金不但对中国资本市场是极大的伤害,对已经陷入困局的中国实体经济更是一剂毒药。没有钱,一切都将停止,实体无法正常运转。
美联储的态度已经成为央行以及人民币的羁绊。人民币很脆弱,我们在中国国内的任何实体,虚拟,金融活动,只要美联储跺跺脚,中国国内一定会颤一颤。
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压力及带来的影响自2016开年就已完全显现,直接体现在沪深两市交易上。如果二季度之后,央妈开始实施比目前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会释放更大资金。然而,宽松政策带来的货币风险以及引起的各种投机效应又让央妈左右为难。今年春节过后,一场由宽松引发的楼市火爆即可看出其中的端倪。
基于对中国新常态及赚效应的影响,资金或会同2015年的走势一样加速出逃从。这部分人,有可能会将资金投入境外,比如热点区域东南亚,甚至非洲等。
可以说,央妈对此显得力不从心。人民币的贬值与资金的出逃所带来的变量又是对中国未来经济带来重磅挑战。

地缘政治风险
昔年以韬光养晦为策略的外交政策,对于今天扬言中国威胁论的美日已经不那么奏效了。
美国和日本不得不重新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新兴而宠大的对手。美国担忧地位被取代,日本的不甘心是找回失去的三十年,这几年,他们利用地缘政治,把与中国相关经济圈搅得鸡犬不宁。
尽管奥巴马任期将满,但他丝毫没有改变本届执政之初重返亚洲的理念。

南海方面,环球时报消息,美军此前曾靠近中国南沙和西沙岛礁进行所谓巡航,现在又来位于中沙群岛的黄岩岛附近搅局。几乎是同一时间, 有外媒称,负责冲绳海域的日本海上保安本部第11管区说,三艘中国的海警船在24入侵了尖阁诸岛(即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种种接二连三迹象表明,无论是南海问题,还是钓鱼岛问题,美日联手求牵制中国的野心始终如一。而越南,非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态度也一直围绕美日左右摇摆,不断为中国制造麻烦。这对于致力于走出经济阴霾的中国无亦于变量级冷箭
值得防范的还有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印度,以及忽冷忽热的俄罗斯。尽管相比美日,这二者的危险系数要低很多。但为了中国国内经济的良好运行,这些国际关系,还需高度警觉。
同时,金正恩的一意孤行和目中无人,使东北亚的国际环境再度恶化。一旦朝韩限入濒临战争的境地,中国也难独善其身。这也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不利的外部环境因素。
奥巴马和他的继任者们似乎不会放弃利用地缘政治加强对中国的遏制。因此,中国需要用战略和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各种国际关系,为发展国内经济赢得更多的时间。地缘政治风险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的另一重磅变量。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